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作家艺术家体会文章摘编 > 第79章

扎根人民大众 迎接黄梅新的春天

扎根人民大众 迎接黄梅新的春天

戏曲表演艺术家◎韩再芬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给文艺界特别是戏曲界吹来一阵及时新风。黄梅戏来自于民间,从当时的采茶调演变成今天在全国乃至东南亚颇具影响的剧种才不到百年时间,是一个年轻的剧种。黄梅戏之所以比别的一些剧种更有观众缘,是因为黄梅戏大多数剧目讲述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用“村姑憨汉”的喜怒哀乐反映小人物的命运,因此,她深得人民大众的喜爱、深入人心。

这些年来,戏曲界“为评奖而评奖”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少新创剧目的创作路径变成瞄准奖项而创作。表面看起来,获奖作品一大片,但无法积聚成“高原”,更遑论“高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的创作指明了方向。在黄梅戏事业美好春天到来之际,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获奖的优秀作品与谋奖的作品之关系,扎根人民,贴近生活,用艺术真实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以人民的审美鉴定和评判标准指导编导演出,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真正立得住的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回顾我们剧院原创的《徽州女人》《公司》《徽州往事》和最近改编的《靠善升官》,我们深感欣慰。这些剧目虽然离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基本方向是正确的。我院的这些作品,在社会效益颇佳的前提下,市场上也很受欢迎,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所以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冷暖放在心中。要走进民众深处,吃透生活底蕴,才能变成生动情节、动人形象。总之,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工作者就拥有了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黄梅戏艺术要扎根人民,更要真正理解“德艺双馨”的内涵。“德为先、艺为本”,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许多表演精湛、声名显赫的文艺人员,艺不可谓不高,但德行恶劣,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越是大牌,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我10岁学艺,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一直牢记“德为先、艺为本、学前辈、做真人”的“十二字”方针,领悟到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需要做到“戏里戏外唯真诚”,这种真诚在戏里要做到真心对待每个角色,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与角色感同身受,这样才对得起观众。“演员的个人表演技术是戏剧艺术的核心。”优秀的演艺呈现本身就是职业道德的体现,这种真诚在戏外表现在要按艺术发展的规律办事,追求演员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平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对于歪曲历史、颠倒黑白、胡吹瞎编的作品,无论角色写得多“出彩”,都要坚决拒演,更不得花钱去做“有偿新闻”和“有偿评论”。

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引下,黄梅戏新的春天即将来临。

(作者系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